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2-08-09 12:04 | 来源:本站原创 | 文章发布:付晓华 | 点击:

王艳玲厅长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8月8日)
 

尊敬的徐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专题会议,这对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会议的筹备情况和会议出台的有关文件作一简要说明:
  一、会议筹备情况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去年12月,卢展工书记用了三天时间,走了四个城市,深入五所高校,召开六场座谈会,对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阐述,郭庚茂省长也多次主持召开教育专题会,并对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思路要更新、措施要抓准、机制要创新”的三点要求。卢书记调研结束后,教育厅开始就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等进行调研,并于今年年初草拟了关于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等文件,在今年2月召开的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征求意见。今年3月,国家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又称《高教30条》),刘延东国务委员发表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会后,教育厅立即专题向徐济超副省长做了汇报,按照徐省长指示和省政府会议纪要精神,确定以省政府名义召开我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随后,教育厅党组多次专题研究会议的筹备工作,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对会议筹备工作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要把会议的筹备过程作为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谋划思路的过程。为此,教育厅组织调研组分赴高校调研,召开十余场座谈会,厅内还召开了多次务虚会,明确了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理清了今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二是要把会议筹备过程变为扩大支持、形成高教发展合力的过程。会议筹备期间,教育部领导和相关司局领导密集调研我省高等教育,1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来河南调研,签署了《加快河南教育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4月,杜占元副部长就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等来河南调研,7月,杜玉波副部长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专题报告并进行调研。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在博士生、硕士生招生计划、本科生招生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方面给予河南明显倾斜,教育部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郭庚茂省长庄严承诺,力争今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7%以上;高校化债工作持续推进,到今年底使我省公办高校截止2009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减少2/3;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标准也持续提高,今年将达到12000元。省财政对高等教育的保障越来越有力,相关部门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会议筹备期间,徐省长多次听取教育厅专题汇报,郭庚茂省长在会议召开前夕专门就这次会议做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通过会议的筹备,使我们对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把握得更加准确,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党委政府对高等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各界支持高等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这些都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必须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线,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和优化度不够问题;二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着力破解产学研结合不紧的瓶颈问题,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学科领军人才匮乏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问题。据此,形成了会议主文件,即《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20条》)和两个配套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会后还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二、关于《若干意见》的起草说明
  《若干意见》是在贯彻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卢展工书记在全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的把高校建设成“四个高地”、加快“四个驱动”的讲话精神和郭省长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思路要更新、措施要抓准、机制要创新”的三点要求,紧密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的在今后一段时间指导和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本着抓住关键、务求实效的原则,提出了20条政策举措。
  第1条和第2条重点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第3条至第9条重点阐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包括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实施“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第10条至第12条重点阐述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13条至第17条重点阐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创新质量评价机制。第18条至第20条重点阐述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筹措机制。
  在制定《若干意见》时,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把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线。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特色办学,改革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是把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新形势下,我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管理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要求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优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这些新要求、新挑战,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要求,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强化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识,在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中定位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把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上水平的着力点。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上层次、上水平,而优化调整高校内部学科专业结构将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省普通高校达到了120所,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规模发展不会有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只有紧紧抓住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这一关键点、着力点,以学科专业建设的不断加强来带动河南整个高等教育上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科、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吻合度和优化度上,着力解决目前还部分存在的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覆盖不够、对接不优的问题。《若干意见》提出了坚持“扶需、扶特、扶优”原则,实施“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提升计划”,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点和学科专业群,逐步形成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是把凸显高校办学特色作为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足点。质量是高等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质量要体现在高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上。特色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形成特色才能凸显优势。各高等学校必须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形成特色,在全省高等教育大格局中找准定位。《若干意见》提出在管理上加强分类指导,从政策、经费上引导高等学校根据实际,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
  五是把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点。高等教育必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特色、提高质量,因此必须坚定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这是根本途径,也是必然选择。目前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研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转化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产学研机制、制度缺失。今年,我们实施的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就是要破解学校发展与社会需要脱节,产学研结合不紧的机制瓶颈问题,《若干意见》提出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校和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构建开放、高效、集聚的协同创新体系,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使高校人才、学科、科研资源紧密围绕社会行业企业需求高度聚集,开展研究,加快转化,并藉此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社会服务。
  六是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着力引进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的起草说明
  《学科专业建设意见》共有15条。第1至3条,主要是加强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第4至12条,是加强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从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科专业集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9个方面提出了我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第13至15条,是加强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制定《学科专业建设意见》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着力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和优化度,体现适应性。在高校建设中,学科是龙头,专业是基础。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我省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文化发展、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相适应,并根据其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同时,要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重大战略需求,做大做强相关学科专业,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有效对接,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和优化度。
  二是构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体现关联性。各高校要很好地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的“点”、“群”和“体系”的关系,学校要建好“点”,学校间要形成“群”,全省要构建全面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具有鲜明河南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体现引导性。《学科专业建设意见》中提出要实施“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坚持“扶需、扶特、扶优”原则,“需”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是河南区域特色;“优”是凸显自身优势。按照这一原则,加大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河南省重点培育冲击国家重点学科的重点学科点、河南省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强化特色优势学科;开展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专业点与专业群。
  四、《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起草说明
  《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措施、组织实施三方面提出了推进河南高校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
  制定《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时,我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抓手。目前,高校还存在有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还不够优化,科研成果还不能及时转化,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等创新优势和创新要素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其根本原因是创新体系构建不完善,创新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要通过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在政府推动下,使高校的人才、学科、科技资源紧紧围绕河南的重大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实现更大范围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实现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在协同中培养创新人才,在协同中找准研究问题,在协同中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协同中推进成果转化,实现高校做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共赢。
  二是协同创新中心是有效融合创新要素的组织模式。“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科技需求,建立30-40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中心的构成就是一种组织模式的创新,中心将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由一个高校牵头,可以吸纳多所高校,既可以是省内的高校,也可以是省外的高校甚至是国外的高校,还要吸纳科研院所,突出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的优势,同时,还要吸纳行业的龙头企业,吸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内部有效聚集、外部密切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有效联合创新要素,有效集聚优势资源,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形成面向需求、多元融合、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是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建立协同运行的机制。中心建立后,要通过政府的推动,把高校间、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资源聚集起来,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政府部门紧密结合。中心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运行机制问题,是形成开放、聚集、高效运行制度问题。省财政设立的协同创新专项资金是支持中心发展的运行经费,支持中心的机制创新经费。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实现这些要素在中心内的高度融合。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说明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高校师资队伍规模也在扩大,现在我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影响的“大师”级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还比较匮乏;二是我省高校青年教师比重高。目前,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8.2万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78.65%。下一步我省以如何加大培养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将于今年下半年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同志们,当前全省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高等教育系统将以这次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搜索

网站链接